我校2023年“5·20学术日”活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 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古谱诗词传承创新、束玉文化传承与育人、2023年校本课题指南暨教育教学论文大赛方案发布等。校党委书记吉爱玲,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润喜及其他校领导出席重要活动,激励广大师生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学术素养从事并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海新主持活动。

2023年“5·20学术日”活动相继邀请了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元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华古谱诗词传承人才培养”负责人、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杨赛博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党群工作部主任赵晶、工会主席柳松,稷山县档案馆张建婷馆长等专家出席活动。校党委书记吉爱玲对参加我校2023年“5·20学术日”活动的所有专家、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真诚期待学校的发展持续得到各界专家、领导的支持帮助,期待皇甫束玉文化教育艺术馆、古谱诗词传承创新基地等育人载体不断焕发育人生机,涌现更多、更优秀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

“古谱诗词传承创新” 专题活动中,李元华老师《品味中华诗词大美神韵》讲座,讲解了演唱表演的要领,中华诗词的魅力,示范了古谱诗词表演。杨赛博士《晋中诗人王维与温庭筠的歌诗艺术》讲座,以《关雎》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歌诗艺术的历史渊源,对王维和温庭筠的歌诗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并以古谱的形式进行范唱。讲座内
容思想深度、艺术高度相结合,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杨赛博士、张润喜校长共同为我校“中华古谱诗词传承创新基地”揭牌。我校音乐系、文史系师生,高师附校、祁县乔家堡小学、祁县实验小学师生,共同演绎“古谱今声”诗词音乐会。音乐会将诗词、音乐、舞蹈相融合,以吟、诵、唱、讲、演等表现形式,将《孔子颂》《终南山》《阳关三叠》《菩萨蛮》等经典诗词通过声、情、意、韵进行立体呈现,让观众在古风飘荡的氛围中体验了中华歌诗艺术与礼乐文化,领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李元华老师、杨赛博士高度评价“古谱今声”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他们说“一所师范专科学校能办出这样水准的音乐会,出乎意料、实属难得;学生们神采奕奕、阳光灿烂,让我们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开出了文化自信的花。”

“束玉文化传承与育人”专题活动中,“致敬皇甫束玉仪式”向皇甫束玉塑像敬献花篮,师生共同表演了皇甫束玉先生的代表作品《左权将军》《四季生产》《土地还家》。表演集演唱、舞蹈、情景于一体,隆重而热烈。“如玉人生温润后昆”以静态展板及动态视频的方式呈现学校束玉文化传承与育人的实践与成果。皇甫束玉文化教育艺术馆的“束身如玉弘毅传道”讲解主题鲜明,意蕴深刻。学校师生原创话剧《国家事权》的演播,重温了先生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作出的卓越贡献。“束玉文化传承与育人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束玉文化的内涵精髓、育人成效。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群工作部赵晶主任引用“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意在为我校拥有皇甫束玉这样的大师点赞,并说“束玉精神”与“高教人精神”内涵本质相通,如出一辙。希望学校宣传束玉精神,讲好“束玉与晋师”的故事,与学校的合作长长久久,结出硕果。

张润喜校长在“束玉文化传承与育人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十余年来束玉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强化了意识、形成了习惯、传承了精神、熏陶了人格、扩大了交流、促进了工作,也提升了学校办学能力。我们有责任将束玉精神发扬光大,将皇甫束玉这座“金矿”保护好、传承好,发挥更新、更大、更持久的作用。